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暴力美學-大千手螺的必殺技

 <緣子妹妹的學習日記>

<<暴力美學-大千手螺的必殺技>>
     緣子妹妹的暑假生活,在沒到野外工作的日子就在實驗室裡幫老師整理標本。這幾天老師要他幫忙整理千手螺這一類。千手螺是骨螺科的物種,每個種類都都有特殊造形的殼。他仔細地比對標籤和建檔,其中看到這一類數一數二大的體型大千手螺,果然名不虛傳,大而重的殼殼上有三列長棘,殼口大,外圍鑲著一圈粉紅色的外唇,外唇邊緣長著成排發達的殼齒,在霸氣中帶著一絲浪漫,他發現整排外唇的殼齒,在中央偏下方处有一根特別強壯。緣子妹妹讚嘆這美麗的造型時,也記起老師的筆記中,曾經記錄千手螺殼口上的唇齒的圖,塗上寫著捕食用。她記得骨螺科的成員是以其他螺貝類為食,每個物種在面對不同種類和體型的獵物時,會用採用不同的攻擊的方法,但是就是要吃到對方的肉體。這引起緣子妹妹的好奇心,心想,決定要一探究竟。

Chicoreus ramosus. (Linnaeus, C., 1758)

    緣子妹妹繼續翻著筆記,發現實驗室大水缸內裡面像長著翅膀的螺,就是四年前老師在車城的海產店救回來的大千手螺,這顆螺在淪為五香爆炒命運時從海產店被贖回。回來後千手螺被安置在實驗室的水槽,但是,不多久發現裡面的其他的貝類都剩下空殼曝屍缸底。實驗室的姐姐們懷疑兇手是剛來的大千手螺,果然,不多久就被記錄到了它行兇的過程。



    緣子妹妹為了一睹千手螺的攝食行為,特別準備了文蛤,輕輕的放文蛤進魚缸,就在一旁守候。它發現沉睡岩石般的千手螺在發現文蛤時,逐漸爬行靠近文蛤,直到文蛤旁然這時,它抬高身體前部,以足部後端吸附底質,然後拱起腹足前端開始對文蛤攝食。他前足部左右平均穩穩抓握文蛤的殼,調整位置讓文蛤的開口和殼頂面的對稱和自己的殼口外唇平行,用足前部調整殼的方向讓殼的開口正對外唇上那一根最強壯的唇齒,接著微微的頂住文蛤的殼緣,接下來抱住文蛤的前足部會將文蛤殼向內拉動,讓唇齒頂住殼口的後插銷衝子一般,這樣的動作接反覆著,慢慢調整位置將唇齒衝向文蛤的殼緣,進行頂開、切入、磨削的動作。緣子妹妹細心地看、慢慢地等,就在一瞬間,唇齒衝插開文蛤的殼把兩片殼頂開,這時千手螺進行更強烈的腹足收縮,趁文蛤殼無法完全關閉時,主攻唇齒旁邊的輔助唇齒也順勢跟進,從文蛤兩片殼間把殼頂開更大的縫,這時文蛤完全失守,在這一瞬間千手螺從頭部觸角間的口縫,伸出發達的吻並進入文蛤殼內開始享受這一頓得來不易的美味。



緣子妹妹繼續觀察發現千手螺的捕食,發現大千手螺在遇到不同的對手時,會採用不同的策略,當遇到體型小殼薄的個體,它會直接用腹足把獵物的殼扳開擠爆,當二枚貝時緊閉雙殼無法撬開,它會分泌酸液配合齒舌在文蛤殼表刮磨,把殼緣的殼皮刮開增加操作面的粗糙程度,讓它的唇齒能夠有效的插栓卡殼。當殼太厚如大型鱟殼的網目簾蛤,無法把殼撬開,它會先更會分泌化學物質,讓殼如著魔似把殼鬆開無法閉合,千手螺輕易的把吻伸進去刮食


不同的捕食策略下的文蛤空殼。由左到右( 昏迷或麻醉、殼緣開口、橇開、爆裂)
不同的捕食策略下的文蛤空殼。
由左到右( 昏迷或麻醉、殼緣開口、橇開、爆裂)

緣子妹妹隔著觀察缸,目睹這外型優雅的大千手螺,逐一攻克文蛤,一場一場暴力美學的海洋劇場,震撼她的心靈。


 

內在美和外在美--鸚鵡螺的黃金曲線

     緣子妹妹這週接到老師派與的任務,要協助整理鸚鵡螺的標本,他上網查閱資料的時候,無意間找到了一首詩,這是唐代著名的詩仙李白在酒醉之後的作品,詩中以沉醉的身心和眼光周圍世界,寫下了「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如此意境的詩句。其中談到鸚鵡螺杯,緣子妹妹心想,鸚鵡螺怎麼會出現在唐朝李白的酒杯上?

鸚鵡螺的切面可以看出腔室和連貫其間的皮管

緣子妹妹繼續尋找答案,她找到一筆1965年考古專家們在江蘇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發現了一座古墓群,經過一系列勘探驗證後,確認是東晉著名的豪門世族王興之墓,其中有大量珍貴的金器、玉器、青瓷、陶器等陪葬品出土,其中有一個形狀特殊長約14 cm,高約10cm 的杯子,邊緣處有鎏金的銅口,是鸚鵡螺製作成的鸚鵡杯。

    緣子妹妹心想,為什麼鸚鵡螺酒杯讓李白有如此的詩性,醉意讓酒客相傳醇酒倒入杯中飄忽不見蹤影,飲不乾啜不盡!但是立刻去翻出老師的鸚鵡螺標本出來看,其中一組切片讓她深深著迷,她細細地欣賞,心神被鸚鵡螺殼內的腔室區隔,優美的曲線,變化中帶著規律,又集中卻又內斂,可放可縮,深深的吸引,她沉醉在這的優美的規律中。明代曹昭《格古要論》中提到「鸚鵡杯即海螺盞,出廣海,土人琢磨,或用銀或用金鑲足。」由於鸚鵡螺殼內腔室間的隔板結構,滿杯後每酌一口,從原來連接腔室間皮管孔滲流補注,喝一口後馬上就會滲回斟,因此讓人有一種永遠喝不完酒的錯覺。其藏酒回添之妙,足以為飲酒人助興添趣。


    而在歐洲,從15世紀到18世紀的歐洲油畫和工藝品中不難發現, 製作精美,稀少的鸚鵡螺殼高腳杯,也成為當時貴族商賈們追逐的財富象徵。

歐洲鸚鵡螺殼


   老師告訴他,這個優美的規律,來自於它們依循著自然界的黃金螺線」,緣子妹妹不懂了,什麼叫做黃金螺線,他上網查後發現多他不知道的祕密。鸚鵡螺的外廓平滑的曲線,是吻合黃金螺線的規則。這個螺旋形「黃金螺線」,是源自,以黃金比例長寬之比為1.618:1的黃金矩形,在矩形內截出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以原矩形的寬為邊長的,那麼剩下的仍是一個黃金比的矩形,它的長寬比為1:0.618,再以它的寬為邊長截出一個正方形,得到的仍是一個黃金比矩形……不斷重複這一過程,這時候再將所有的正方形的中心以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得到的螺旋形曲線叫做「黃金螺線」。鸚鵡螺的外殼形狀就是一條黃金螺線,這規律的比例就是黃金分割律。原來這是西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後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

原來如此,黃金分割在未被提出之前,這個美好的規律就存在自然界,我們觀察自然可以發現原來在自然界的許多優美的事物中,如綿羊角、甚至人體的比例,更是有豐富的黃金比關係。這個潛在規律給構圖結構帶來更多美感,讓欣賞者能誘發愉悅。而在人為創作的建築及藝術品如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聖母院《蒙娜麗莎》、還有《最後的晚餐》,其中最為受注目的維納斯女神像,完美無缺優美身段可說是黃金分割的典範。

完美無缺維納斯女神


難怪,老師每次看到鸚鵡螺就會愛不釋手,看到五官端正的美女也會凝目不放,那也終於了解所謂絕對領域的意義。緣子妹妹今天在自己的筆記記著:撇開偏私己見,單純用心看世界,人性本善天賦自然,美醜在人心,善心就是美。

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漂流食客-裸躄魚的藻流哲學>

 <緣子妹妹的學習筆記>

<<漂流食客-裸躄魚的藻流哲學>>
緣子妹妹喜歡跟著去台江潟湖觀察,不只因為工作完會去找濕地美食大啖一場,主要潟湖有很多很讓人驚奇的生物和現象。

今天的行程與之前不一樣,這次老師選了漲潮的時間點來,老師在想什麼呢? 來到了蚵筏小碼頭,在蚵棚和船邊順著水線走走,今天的碼頭裡漂滿了藻類,老師撿起來看看,告訴我這是馬尾藻成員中的銅藻,原本生活在日本、韓國、中國沿岸等地,應該是順著海流,從北方南下。和許多褐藻一樣身上有許多氣囊,即使附著器被打斷還是可以漂浮在海面上繼續生長,由於銅藻要低溫的環境,無法生存在超過26℃的台灣,所以來台灣只是過客。和馬尾藻一樣會在無大浪的海面群聚成藻林,成為許多海洋生物棲避及孕育下一帶的好地方,這時間與許多魚類產卵時期相同,因此是這些海洋生物良好的避風港。

躲在銅藻內的躄魚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媽媽的背巾-船蛸愛的包袱

       進行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時,常要到漁港或海邊收集研究標本時,每次採集都伴隨著不同的驚喜,記得大學的時候和同學跟著學長到大溪漁港的下雜魚堆尋寶,這裡有一群阿姨熟練準確的挑著魚,在漁港眾多繁重的工作中,挑魚是一件苦差事,魚貨被挑過分級送去拍賣,不能上桌的的魚貨就被搬上貨車一籃一籃載走送往漁場當魚飼料。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章魚媽媽的手作小套房–船鞘


巡守人員夜間巡守可以發現許多珍貴的
自然現象-台灣潮戲(汐)
海岸生態永續推廣協會_ 吳尚繼 提供
       冬天的後壁湖,最好的夜觀時間是在夜裡,一日雙潮的低潮點,兩個低潮點相較之下,冬季夜間的潮水退的比白日低,偏偏冬天的潮間帶偶而有落山風,因此增加了夜間觀察的難度。巡守人員,頂著寒風記錄著潮間帶的生物,在退潮後的潮間帶,手電筒微弱的光暈下,發現了這個奇妙的生物–船鞘。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流冰天使-墮落凡間的女神

流冰天使是北極冰神的女兒因貪
戀太平洋溫暖的海水不肯離去雙
翅融化失去翅膀成為水妖。

       日本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北極冰神的愛女流冰天使南下遊玩,南方的溫暖使他流連忘返,而雙翅遭海水融化,斷翅後的流冰天使沉入海底淪為水妖,寂寞的水妖會在漁船經過時輕聲吟唱,蠱惑著年輕的漁夫投海與她作伴,這個神祕的故事被當地人代代相傳……。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夢幻搖籃的推手-紫螺

漂浮的紫螺與水母


       第一次看到紫螺,是念文化大學的海洋系大一那一年,海洋生態學的野外觀察,一部遊覽車載著一車嘻嘻鬧鬧的學生,從陽明山一路殺到馬崗,澳底的東北季風和陽明山的風有拼,曾老師帶我們在海邊和九孔池邊觀察,那時的我,正開始學習認是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