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流冰天使-墮落凡間的女神

流冰天使是北極冰神的女兒因貪
戀太平洋溫暖的海水不肯離去雙
翅融化失去翅膀成為水妖。

       日本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北極冰神的愛女流冰天使南下遊玩,南方的溫暖使他流連忘返,而雙翅遭海水融化,斷翅後的流冰天使沉入海底淪為水妖,寂寞的水妖會在漁船經過時輕聲吟唱,蠱惑著年輕的漁夫投海與她作伴,這個神祕的故事被當地人代代相傳……。









       日本北海道原住民流傳了無數的動人傳說,其中知床半島的海域,充滿了美和神秘,在愛奴人的古老傳說中,相傳流冰天使是北極冰神的女兒,每年初春就會南下到溫暖的水域遊玩,當春天將盡,她們必須回到北極,因貪戀太平洋溫暖的海水而不肯離去,雙翅就會慢慢被海水融化。失去翅膀的流冰天使沈入海底後成為水妖。原本是備受寵愛過著幸福生活的天使,終就不堪離群寂寞之苦,總是在漁船經過的時候低聲吟唱,誘惑著年輕的漁夫到投身海底和她作伴。

       其實,傳說中的水妖是一種大洋浮游性的軟體動物,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寒帶生物──流冰天使(Clione)長約1至3厘米,分佈偏好寒冷的水域,所以只生活在冰原覆蓋的兩極深海,也稱冰海精靈,小小身軀加上透明的身體,擺動著兩片不斷舞動的翅膀,十分可愛。每年當春天來時,流冰天使會隨著鄂霍次克海南下的流冰而來。它擁有半透明的身軀,擺動雙鰭如同天使的之翼,游動在海中如飛鳥翱翔。它是北海道沿岸的特殊生物,又被當地漁民視為神的化身,不敢妄自捕撈而增添了它的神秘性。

       流冰天使 Clione limacina(Phipps, 1774)屬於軟體動物的腹足類、後鰓亞綱、其中有一群因有像翼様的足,過著浮游生活,所以又叫作翼足類(Pteropod)。翼足類這群生物中又包括有殻的有殻類(Thecosomata)如龜蝶螺及蜻蜓角蝶螺,而另ㄧ類没有殻的就稱為無殻類(Gymnosomata)。而流冰天使是無殻類中的天使螺科Clionidae (中文暫定)。流冰天使 Clione limacina的屬名Clione是女神的意思(Clio 希臘神話中司史詩及歷史的女神)、種名的limacina是蛞蝓或是蛞蝓型的意思,也就是説無殼的女神之意。


流冰天使 Clione limacina (Phipps, 1774)屬於軟體動物的腹足類、後鰓亞綱

       流冰天使Clione limacina很早就被發現,在1773年英國船長在乘載英國國王在格陵蘭海域觀察鯨魚,的航程就發現到這個可愛的生物。在翌年Phipps 1774年發表的文獻中描述了流冰天使及有殼類的Limacina helicina二種浮游軟體動物。流冰天使最初被發現時,被認為是一種同時分佈於南北兩極的物種,直到1970年時 Gilmer & Lalli (1990) 發現在南極與北極分佈的流冰天使在外部型態及內部特徵上有許多差異,這兩群分布在南北半球的種類應該是不同的兩個種,所以將南半球的種名命名為南極天使 C. antarctica (Smith, 1902)。流冰天使在寒冷水域的外洋域的表層200公尺以内漂浮生活,而在北半球的北海道北端的鄂霍次克海冬天會由北極漂來流冰,同時也會把流冰下的海水帶到岸邊,所以偶而會在海邊發現,波浪拍擊時帶上來的流冰天使。在鄂霍次海域中和流冰天使一起棲息生活的翼足類有四種,包括有殻類的Limacina helicina 及蜻蜓角駝蝶螺Creseis acicula以及無殻類的Clione limacinaPaedoclione


蜻蜓角駝蝶螺Creseis acicula


流冰天使的型態大小 

       流冰天使屬於無殼類(Gymnosome),這個名稱若直接翻譯稱為裸體目(gymno=naked, some=body),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殼的意思,這類生物缺乏外套膜及外套腔無殼類的外部型態,成體最明顯的特徵是一對長在體側的肌肉質的翼足。它們兩側對稱,體型最大的就是流冰天使,它們的體長約在0.5-8.0 cm 間,北極海域的個體較大可達7.0-8.0cm,英國海域的是0.3-1.0cm,而鄂霍次克海的個體群體長介於兩者之間約在0.5―3.0cm。根據報告目前世界上的Clionidae共有16種,其中屬於Clioninae亜科的種類有8種。

       流冰天使的外部型態,成體最明顯的特徵是一對長在體側的肌肉質的翼足,翼足的功能是用來游泳,成體体的流冰天使則利用發達的翼足(鰭)、像小船用槳划水的動作、上昇時利用翼足上下運動、下降時是利用由腹側部下方,向上方的運動。每次划動時就會扭轉與身體連接的部位,讓整面鰭的受力面積及角度有利於前進方向。有趣的是流冰天使有一件其它異足類不會的特技,當它停止翼足划動時身體會呈倒立狀態而下沈。通常都慢慢地在划動翼足(毎秒約2回)、但是要捕食或避敵時動作就會加速拍動。

體側的肌肉質的翼足用來游泳


流冰天使的攝食生態 

       流冰天使雖然有可愛的模樣,但是它捕食的方法會猙獰到與天使的美名無法相擬,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掠食者,它對食物具有專一性,特化出特有的口器來捕捉有殼類中具有螺旋殼的海蝴蝶螺 Limacina helicina為食物。 當流冰天使接觸到獵物時,它會很快的伸出六個吻椎(buccal cones),吻椎是可外翻的觸角,它可以抓住海蝴蝶螺的殼,然後開始翻轉它的殼,直到殼口與口器內齒舌的位置相對,此時大的成對基丁質的鈎會由鈎囊(hook sacs)中伸出並且抓住獵物,接下來的三十分鐘流冰天使會將海蝴蝶螺從殼裏拉出並且吞掉,被抓出吞嚥的空殼就被拋棄。根據觀察流冰天使一天的食量是0.05-0.93個體,平均2日需要吃掉1隻。但是流冰天使的擔輪幼生是以濾食浮游植物為主,長大後才轉變為肉食性。

       流冰天使是極地海洋生態系中相當有名的浮游生物,這兩種生物在食物鏈中代表著是肉食者及草食者(初級消費者) 不同的兩種階級. 而捕食物與食物間的比例可達之間 500:1。而流冰天使又是海鳥及魚類的食物。所以在亜寒帯海域鄂霍次克海、北太平洋、白令海等,可以說是以流冰天使為中心的食物鏈,流冰天使在亜寒帯海域的生態系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流冰天使的人工飼育

       流冰天使的食物具有專一性,主要是以龜蝶螺,但是因為不好捕捉,所以人為蓄養的環境下無法常常餵食,然而,日本的北海道有許多的水族館卻都有展示流冰天使的水族缸,因為流冰天使在低温條件(5℃以下)的靜水下,在沒有餵投餌的狀態可以飼育數個月,甚至達一年,主要是流冰天使在低水温的環境時基礎代謝低、所以當長期間缺乏餌料下,會利用體内積蓄的養分(主要是脂肪),來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所以這種可愛的生物在溫帶地區飼養容易且野外族群多,因此科學家目前利用它進行許多的神經生理學的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