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巡守人員夜間巡守可以發現許多珍貴的
自然現象-台灣潮戲(汐)
海岸生態永續推廣協會_ 吳尚繼 提供
|
![]() |
扁船鞘(Argonauta argo) |
![]() |
闊蛸船(Argonauta hians) |
巡守人員發現了一個扁船鞘的殼,在殼的旁邊,有一個奄奄一息的章魚,這是船鞘。船鞘的外型是一種相當輕薄而且透光的貝殼,單殼平捲的外型讓人聯想到鸚鵡螺,幾丁蛋白的材質和外型常被誤認為是人造的塑膠製品,因此英文被稱為紙鸚鵡螺。
![]() |
台灣潮戲(汐)海岸生態永續推廣協會-吳尚繼 拍攝 |
其實船鞘是一種大洋浮游性的頭足類,屬船蛸科Argonautidae,雌雄異體,性雙型,雌性船蛸體型遠大於雄性,台灣常見的船鞘兩種,一種是扁船鞘(Argonauta argo),另外一種是闊船鞘(Argonauta hians)。這一次在後壁湖潮間帶發現的扁蛸船,約有五公分大,雄性船鞘題型小很多。此外,雌性的船鞘會分泌一個輕而薄的殼,這個殼稍具彈性,然而這個殼並不是典型的殼,同屬於頭足類的鸚鵡螺或大部份的軟體動物的殼大都是由外套膜所分泌的碳酸鈣外殼,而這精緻的外殼是雌性船蛸的第一個腕所分泌,雌性船蛸的第一個腕有寬闊的膜可製造殼,平時身體棲息在這個殼裡,生殖把受精卵附著在殼內來保護,科學家發現在雌船鞘相當小時就會製造殼了。
![]() |
同屬於頭足類的鸚鵡螺的殼是碳酸鈣組成 |
而雄船鞘的體型相對小很多,而且雄性船鞘也不會製造殼,但是,它右邊的第3腕卻特化成鞭狀且末端延長的交接腕,在交接腕基部膜狀物上有一個儲精器,在交配時第3腕會自割而進入雌船鞘的外套膜內,也將精子送到母船鞘體內。
當母船鞘產下受精卵後,卵在殼內的是成串由索狀物附著在的”螺軸”的部位上上,每個卵約 2 mm,剛孵化的小船鞘不用進食,完全倚賴體內儲存的卵黃囊為食,開始進行漂流的生活。
![]() |
闊船鞘(Argonauta hians)的受精卵在殼內是成串由索狀物附著在的”螺軸”的部位每個卵約2 mm |
巡守的夥伴,把章魚和船鞘送回水裡,希望船鞘能夠恢復體力,雖然他知道船鞘媽媽渡過這個劫難的希望極微。但是當想到船鞘媽媽,辛苦地為了將出世的小寶寶蓋了一個育嬰房,在大海中推著這個育嬰房和命運搏鬥,希望能守護自己寶貝的成長。
人同此心,萬物同理,照顧後代的愛是不分物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