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子妹妹這週接到老師派與的任務,要協助整理鸚鵡螺的標本,他上網查閱資料的時候,無意間找到了一首詩,這是唐代著名的詩仙李白在酒醉之後的作品,詩中以沉醉的身心和眼光周圍世界,寫下了「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如此意境的詩句。其中談到鸚鵡螺杯,緣子妹妹心想,鸚鵡螺怎麼會出現在唐朝李白的酒杯上?
![]() |
鸚鵡螺的切面可以看出腔室和連貫其間的皮管 |
緣子妹妹心想,為什麼鸚鵡螺酒杯讓李白有如此的詩性,醉意讓酒客相傳醇酒倒入杯中飄忽不見蹤影,飲不乾啜不盡!但是立刻去翻出老師的鸚鵡螺標本出來看,其中一組切片讓她深深著迷,她細細地欣賞,心神被鸚鵡螺殼內的腔室區隔,優美的曲線,變化中帶著規律,又集中卻又內斂,可放可縮,深深的吸引,她沉醉在這的優美的規律中。明代曹昭《格古要論》中提到「鸚鵡杯即海螺盞,出廣海,土人琢磨,或用銀或用金鑲足。」由於鸚鵡螺殼內腔室間的隔板結構,滿杯後每酌一口,從原來連接腔室間皮管孔滲流補注,喝一口後馬上就會滲回斟,因此讓人有一種永遠喝不完酒的錯覺。其藏酒回添之妙,足以為飲酒人助興添趣。
而在歐洲,從15世紀到18世紀的歐洲油畫和工藝品中不難發現,
製作精美,稀少的鸚鵡螺殼高腳杯,也成為當時貴族商賈們追逐的財富象徵。
![]() |
歐洲鸚鵡螺殼 |
老師告訴他,這個優美的規律,來自於它們依循著自然界的黃金螺線」,緣子妹妹不懂了,什麼叫做黃金螺線,他上網查後發現多他不知道的祕密。鸚鵡螺的外廓平滑的曲線,是吻合黃金螺線的規則。這個螺旋形「黃金螺線」,是源自,以黃金比例長寬之比為1.618:1的黃金矩形,在矩形內截出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以原矩形的寬為邊長的,那麼剩下的仍是一個黃金比的矩形,它的長寬比為1:0.618,再以它的寬為邊長截出一個正方形,得到的仍是一個黃金比矩形……不斷重複這一過程,這時候再將所有的正方形的中心以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得到的螺旋形曲線叫做「黃金螺線」。鸚鵡螺的外殼形狀就是一條黃金螺線,這規律的比例就是黃金分割律。原來這是西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後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
原來如此,黃金分割在未被提出之前,這個美好的規律就存在自然界,我們觀察自然可以發現原來在自然界的許多優美的事物中,如綿羊角、甚至人體的比例,更是有豐富的黃金比關係。這個潛在規律給構圖結構帶來更多美感,讓欣賞者能誘發愉悅。而在人為創作的建築及藝術品如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聖母院《蒙娜麗莎》、還有《最後的晚餐》,其中最為受注目的維納斯女神像,完美無缺的優美身段可說是黃金分割的典範。
![]() |
完美無缺的維納斯女神 |
難怪,老師每次看到鸚鵡螺就會愛不釋手,看到五官端正的美女也會凝目不放,那也終於了解所謂絕對領域的意義。緣子妹妹今天在自己的筆記記著:撇開偏私己見,單純用心看世界,人性本善天賦自然,美醜在人心,善心就是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