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火之島蜑螺 Neritina siquijorensis (Récluz, 1843) -東沙新紀錄

       蜑螺是一群廣泛分布在潮間帶的生物,它的成員分別棲息在不同的潮間帶環境,從岩礁、礫灘、河口、沙灘或泥灘上的岩石,到海草床及紅樹林都他們蹤跡。東沙島礁是珊瑚礁潟湖地形,沙灘和沙瑚礁的地形,也擁有豐富的海草床,從過去的調查中,東沙共紀錄過2屬11種的蜑囉。這些蜑螺主要是蜑螺屬(Nerita)8種及水彩蜑螺屬(Smaragdia) 2種,而蜑螺屬多屬於棲息在硬底質棲地,水彩蜑螺屬的物種則偏好棲息在海草床。


       因為東沙缺乏淡水河流注入所以沒有河口性的物種包括分布如石蜑螺屬 Clithon Montfort, 1810壁蜑螺屬Septaria Ferussac 這兩屬的成員。然而,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的蘇俊育年初在潟湖內發現到一隻在外殼型態上屬於河蜑螺屬 (Neritina) 的物種,由於這種的個體花紋的變異相當大,在東沙發現的個體就有許多殼表色調花紋的變異,經過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林怡如進行分子資料的比對分析,發現這個族群的遺傳結構與其他的河蜑螺屬的物種位於同一個支系下,確認這個物種是河蜑螺的物種,就是未曾記錄過的-火之島蜑螺。


         依據文獻記載該種的模式產地是菲律賓宿霧南方的 Siquior島,因此以發現地命名為Neritina siquijorensis 。而Siquijor,這個字意在菲律賓語意為"火"的意,所以中文名稱我們暫稱為火之島蜑螺,我們也注意到原始記錄這個物種是在火之島上的溪流環境發現。

         雖然火之島蜑螺是東沙島上唯一的河蜑螺屬的生物,令我們好奇的是在這個沒有河口、淡水注入的珊瑚環礁潟湖內它的出現,是他們幼生的擴散能力強,從很遠的河口散播近來,而在這個潟湖內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族群,要了解他需要更多的資料來佐證,因為對東沙潟湖我們所知有限。

蘇俊育 攝


東沙新紀錄物種
Phylum: Mollusca - (Linnaeus, 1758) Cuvier, 1795  
  Class: Gastropoda - Cuvier, 1795     
    Subclass: Orthogastropoda - Ponder & Lindberg, 1996        
       Superorder: Neritaemorphi    - Koken, 1896  
         Order: Neritimorpha  - Cox & Knight, 1960        
          Superfamily: Neritoidea  - Rafinesque, 1815  
           Family: Neritidae - Rafinesque, 1815
             Genus: Neritina
               Specific name: siquijorensis   -  (Récluz, 1843)
                 Scientific name: Neritina siquijorensis  (Récluz, 1843)

火之島蜑螺  Neritina siquijorensis (Recluz, 1843)

型態特徵:殼長7-10 mm ,殼表光滑,有很細微的螺旋肋,螺塔低且平,殼皮薄褐色,殼色紫褐紅色上有白舌形花紋,有暗色紋路排列成螺旋紋路。殼口面灰色4-6小齒在螺肋邊緣的中心有4-6個小齒。口蓋光滑,灰色與有紅色邊緣。

分佈:熱帶印度西太平洋、印度洋到馬來半島及菲律賓火焰島,東沙潟湖

棲地:海草床和軟底質底的岩石上.

標本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